2020年是36所重点大学双一流a类院校推行“强基计划”招生的元年,是教育部推行教育公平、服务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新时代高等教育战略,也是20年考生需要面对的特殊招生新途径。相比高校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在录取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所有梦想名校的考生,都应该提高对于强基计划的重视。
同时,由于政策变动以及口径收窄,强基计划的竞争激烈程度无疑会再上一个台阶,这就对考生与家长的报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意在帮助考生,快速形成对于强基计划的政策理解与应对策略,并解答一些报考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首先,报考需要做到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就是充分准确的找到自我定位,自我定位基本上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高考成绩
显然,高考成绩是选校定位最基础的指标,因为强基计划明确要求,非破格入围的同学,需要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根据各省招生计划的3-5倍划定入围名单;可以说高考成绩是能否入围强基计划的唯一指标。
此外,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也占据85%的比重,即使是破格入围的竞赛集训队成员,也需要酌情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避免强基计划最终成绩不足导致落榜。
2.发挥稳定性
平时发挥稳定的考生,可以考虑将强基计划作为冲刺的途径,而对于发挥不稳定的考生,强基则应更多担任防备高考发挥失常的保险即选择平时成绩、位次相对应的学校。
3.明确优势
明确自己在强基计划校测中相比于其他考生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校测的几个项目中:
a.竞赛背景
竞赛优势主要体现在笔试过程中,特别是理工科。强基笔试内容以数学、物理为主,难度控制在竞赛二试以下;因此有竞赛背景的同学在校测笔试中很有优势。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同学,推荐尽量选取不安排笔试的高校;或争取在高考之后、校测之前及时备考。
.专业理解
由于强基计划的出发点,是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服务于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发展,因此对于专业的深刻理解和未来规划,重要性就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在所报考的专业有系统理解和足够积累的同学,就会相对占据优势。
c.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申请材料中的个人经历、奖项、荣誉,在要求提交个人材料的高校需要着重注意材料质量以及与后期面试适配性。
d.临场发挥
即现场表现力,比如领导力、逻辑思维、思辨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熟悉面试整个流程与模式。
所谓知彼就是对于目标院校的情况与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招考名额:
强基计划的名额是按省分配、具体到各个专业,因此名额越多的院校与专业,其分数线出现波动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因此,本省高校的名额优势明显。
.历史分数:
高校在各省份的统招成绩,可以对强基计划入围成绩形成有效参考;对于相对热门的数学等专业,要做好强基录取分数线逼近甚至超过统招分数线的准备。
c.开设专业
要明确学校开设哪些专业,是否有自己的目标专业,专业内容是否符合个人期望,专业培养方案如何。
d.报考限制
部分高校要求只能报考一个专业,这类学校一般没有接受调剂选项,不同专业的入围分数线差异可能较大;对于允许调剂的高校,则要考虑清楚是否接受调剂。
强基专业有明确的选科要求,对于传统高考省份,比如哲学系只接受理工科学生;对于新高考省份,则没有相关需求,只有选科要求。
e.校测内容
校测内容基本涵盖在:综合素质申请材料、学业水平笔试测试、专业素养专业理解和身体素质体质测试,四个层面,考生要学会扬长避短。
在此基础上,考生大致拟合出各高校的统招线、强基录取线、强基入围线;结合自己的报考策略风险偏好、校测内容偏好,合理完成报考。
一些常见误区
对专业理解的误区
专业选择要与长远的生涯规划相匹配。因此:一方面不能对专业内容与专业出路,仅凭臆测就完成选择;另一方面要明确个人需求的优先级,如果打算短期内就业,一般情况下,不适合投入研究性工作。
报考强基计划对其他报考的影响
报考强基计划,不会对其他专项计划如高校专项、特殊招生特长生、统招产生影响;高考出分后,如果选择放弃校考,则视为放弃强基计划,对后续志愿填报没有任何影响。
作者:何芃中国教育在线新高考研究中心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教育信息网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威尼斯886699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原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