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 威尼斯886699 | 威尼斯886699 | |

文学陕军的“东征”与“西游”——评论家史飞翔访谈录-威尼斯886699

史飞翔 杜 琛

1993年的“陕军东征”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引言

陕西文学的历史演化及陕西作家的精神谱系是什么?陕西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困境和愿景有哪些?文学翻译家应该如何去甄别作品?陕西文学翻译及海外出版发表有哪些优势与局限性?在深冬的这个夜晚,当我去拜访研究陕西文学及陕西作家约二十年的著名评论家史飞翔老师时,没有想到会获得上述问题以及很多其他重要问题的答案。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他如数家珍,将陕西文学的历史演变、发展脉络及当下现状举重若轻地梳理了一番,拨云见日,新见迭出,令人醍醐灌顶。以下是本次谈话的部分内容。

问:作为一位资深文学评论家,您怎样看待陕西文学的时间跨度及历史地位?

史飞翔:文学是时代的发声器、“晴雨表”和“雷达”,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该时代的文学。陕西是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最多的省份(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陕西作家被称为“文学陕军”(引自:1993年的“文学陕军东征”)。陕西文学所走过的七十年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七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阶段,陕西作家都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呈现出鲜明的创作风格,彰显出独立的见解和品性。

陕西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是许多有影响力的作家的故乡。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和陈彦等作家都是此地出生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见解都深深地烙印在其作品当中,彰显出陕西作家的鲜明个性和特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这四位陕西作家都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也为人津津乐道。柳青也是陕西省的重要作家,早年从事革命活动,后来成为了著名小说家。路遥盛赞柳青是自己的“文学教父”。事实上,不仅是路遥,几乎所有陕西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柳青的影响。柳青在陕西当代文学的地位与影响既持久,又深广,无人可以替代。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一个阶段,陕西作家都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丰富的作品和深邃的思考。

问:陕西文学有哪些地域特征?如何将陕西作家按照地域特征进行分类?

史飞翔:按照地域文化这一概念,可以将陕西作家划分为三个群体:陕北黄土高原派、关中平原派和陕南山地派。这些不同的地域背景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

1. 陕北黄土高原派:以路遥、高建群等作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深受陕北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的影响。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生活艰辛,但是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这些作家通过描绘陕北人民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关中平原派:以陈忠实、邹志安等作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关中平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关中平原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人们热爱家乡,珍视传统文化。这些作家通过讲述关中平原的故事,传递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 陕南山地派:以贾平凹、陈彦、陈仓、京夫、王蓬等作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主要描绘了陕南山区的自然风光和民间风俗。陕南地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崇尚自然。这些作家通过展现陕南的美丽景色和淳朴民风,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总之,陕西文学的地域特征丰富多样,各个地区的作家都为陕西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也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杜琛:史飞翔老师对陕西作家的划分非常科学,陕西丰富的地质地貌培养了迥然不同却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文,既形成了作家的不同特质,也提供了迥异的创作素材与灵感。

问:陕西文学可以划分为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史飞翔: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1、“十七年文学”:早在“十七年文学”时期,陕西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重镇,产生了杜鹏程与《保卫延安》、柳青与《创业史》、王汶石与《风雪之夜》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水平和高度,其中柳青的《创业史》被称为“文学教父”,而王汶石则因《风雪之夜》等代表作被赞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这一时期的作家主要属于“生活型”和“经验型”,所创作的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

2、“新时期文学”:进入新时期文学后,陕西再次成为全国文学的高地和焦点。大约在1980年左右,陕西形成了一个全国瞩目的中青年作家群,其中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红柯、冯积岐、杨争光、叶广岑、高建群等作家为代表。他们的创作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主,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对现代主义和先锋主义的崇尚。这一时期文学界流传的“三棵大树”或者“三驾马车”说法指的就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而“四大金刚”则包括叶广岑、红柯、冯积岐、高建群。贾平凹是陕西文坛的“异类”,代表作有《商州三录》和《浮躁》等,他既属于陕西文学又超越了陕西文学。其散文的造诣高于其小说的造诣,“文白夹杂”,对文坛的贡献胜于其小说。而叶广岑则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优秀作家,代表作有《状元媒》,继老舍之后将“京派文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这一时期的作家具有殉道精神,即毕生只创作出一部杰作,导致陕西文学生态样式的失衡和作家的牺牲,例如路遥、邹志安、京夫、红柯等作家皆英年早逝。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有一个重大事件或文学现象,那就是1993年的“陕军东征”。1993年,陕西的五位作家同时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程海的《热爱命运》),在文学界及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作家出版社为《最后一个匈奴》举行的座谈会上,某文学评论家说道:“陕西人要来个挥马东征啊”。随后,光明日报记者韩小蕙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陕军东征”火爆京城》的文章,“陕军东征”由此得名。“陕军东征”这个词一出现,立即成为当年文化界最火爆的现象。之后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科书,也承认陕军东征“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全国的长篇小说创作由此走向高潮。文学评论家普遍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学、文化现象。陕西作家被统称为“文学陕军”,也是由此而来。

3、“新世纪文学”: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文学呈现出分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尽管现实主义依然占据主流位置,但文学样式更加纷繁多样、写作手法更加新颖现代。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尤其崇尚现代主义和先锋主义,以红柯为例,他所创作的《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和《生命树》等长篇小说,以叙事见长,抒情诗化,将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寓言化、神话化,体现了人性的飞扬与逍遥,充分展示了西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此外,还有一些作家以自己的方式抵抗黑暗专制、追求心灵自由的文学理想,例如寇挥。同时,一些中青年作家如王妹英的中篇《秀秀》堪比余华的《活着》,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总体来说,陕西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以来的文学,陕西文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风格演变。但无论在哪个时期,陕西文学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和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杜琛:史飞翔老师对陕西文学的历史划分让我意识到时代对陕西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甄选、推动和催化过程。毫无疑问,“十七年文学”的所有著名作家和“新时期文学”的大部分作家都已经经过时光的洗礼,考验和认可,而“新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家虽然成绩斐然,仍待时间的考验、沉淀与验证。

问:陕西作家的代际划分和谱系架构是什么?

史飞翔: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陕西作家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背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内涵的作品。为了更好地梳理陕西作家的创作脉络,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代际。

第一代作家以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为代表。他们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他们的创作受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呼唤人性的觉醒。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王汶石的《风雨之夜》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代作家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的历程。他们的创作更加关注个体的命运,强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陕西作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第三代作家以贾平凹、红柯、叶广芩、冯积岐等为代表。他们生活在21世纪初,面临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他们的创作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贾平凹的《带灯》、红柯的《西去的骑手》、叶广芩的《状元媒》、冯积岐的《村子》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这些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陕西作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第四代作家以周瑄璞、吴文莉、王妹英、杨则纬、王洁等为代表。她们生活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面临着科技革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此外,她们普遍受过更高的教育,有高学历,具有更强的学者化倾向,视野更开阔,站得高,看得远,文学观念更开放,创作手法更新颖。周瑄璞的《芬芳》、吴文莉的《叶落长安》、王妹英的《山川记》、杨则纬的《首尔邮箱》、王洁的《你好,朋友圈》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这些作品以其前瞻性的思考和创新性的表达,代表着陕西文学的未来。

目前,第四代作家已逐渐成为陕西文坛的主力军,与前几代作家相比(“生活型”和“经验型”作家),他们代表着陕西文学的未来。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关注文学的艺术价值,还关注文学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善于运用多种文学理论和创作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相融合,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广泛的传播力。第四代作家在创作中,更加注重个体的心灵探索和精神追求。他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实现。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同时,他们还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关注人类的共同课题。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能够引导读者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人类命运。第四代作家在创作中,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们深入研究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挖掘陕西地区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相融合。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陕西作家对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同时,他们还关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关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能够推动陕西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总之,陕西作家的代际划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时期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历史地位。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作家,陕西文学不断发展和创新,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第四代作家作为陕西文坛的主力军,将继续发扬陕西文学的优秀传统,推动陕西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为陕西文化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琛:史飞翔老师对陕西作家的谱系划分不仅概括了陕西作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特质、成就与贡献,而且分析了陕西文坛最新一代代表人物的文学优势和优点,更指出了第四代作家在未来具备文学和文化开拓性、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愿景。

问:据您所知,陕西当代文学秉承和继承了哪些精神传统?

史飞翔:陕西文学的精神传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陕西的地理空间相对封闭,因此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秦地文化”。这种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周秦汉唐至近世,一脉传承,形成了陕西特有的文化传统。在秦地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其重要的内核。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这种思想常常表现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例如,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人与白鹿原的关系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关系,白鹿原上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都是作者对陕西人民生活方式的深刻揭示。此外,秦地文化中还有“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这种传统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修养,认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博大的胸怀。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这种传统常常表现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探索。例如,在贾平凹的《浮躁》中,主人公金狗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更是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其次,陕西文学的精神传统还受到延安文艺的影响。延安文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特点是关注现实、注重政治、强调革命。这种文艺传统在柳青等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柳青是一位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考和饱满的情感表现了陕西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时代变迁。他的代表作《创业史》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梁生宝的刻画,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历史发展进程。除了柳青之外,还有一批陕西作家在延安文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如路遥、陈彦等。他们的作品也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对人性的探索。

综上所述,陕西文学的精神传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秦地深厚的固有文化传统;二是延安文艺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这两个传统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形成了陕西文学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学的地域性特征逐渐减弱。然而,陕西文学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和精神传统。这主要得益于陕西作家对本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坚守和传承。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对秦地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也能够看到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创新。这种坚守和传承不仅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更是对人类文明和精神的贡献。例如,作家陈彦的《主角》通过讲述一个秦腔女演员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秦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这部作品不仅深入挖掘了秦地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呈现了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发展。再如,作家贾平凹的《山本》则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秦岭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秦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同时也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呈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追求。这些作品充分表明,陕西文学的精神传统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反而更加鲜明地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这种精神传统不仅是陕西文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陕西文学的精神传统,努力推动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学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与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观。

杜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笔者认为,史飞翔老师对陕西文学的精神传统的深入挖掘与分类方法无疑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可以为其他省份的文学精神传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问:刚才您分析了陕西文学的历史、发展、谱系等要素,那么您认为,陕西文学目前存在哪些困境与危机?

史飞翔:陕西文学面临三大“致命伤”:

1、作家们一窝蜂地写长篇,造成文学生态和样式的失衡。关于这一点,需要提及大文豪鲁迅以及思考为何鲁迅不写长篇小说这个问题。鲁迅的例子告诉我们,文学创作需要因人而异,短篇亦能成就大师。在当今社会,长篇小说已经成为主流,许多作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纷纷投身于长篇小说的创作。然而,这种过度追求长篇小说的现象却导致了文学生态的失衡。长篇小说虽然能够展现更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同时也容易陷入拖沓、冗长的困境。相比之下,短篇小说则更注重情节的紧凑和人物的刻画,更能在短时间内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作家们在创作中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盲目追求长篇小说的创作。

2、陕西作家多为生活型、经验型作家,知识储备不足,在学历、视野、见识、格局、境界、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诸多方面有待提高。不要说与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作家相比,就是与相邻省份的“甘肃八骏”和“宁夏三棵树”相比,我们在实际上也已经落后。目前的现状是,陕西文学已经进入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平庸时代”,存在“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状。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陕西作家自身的素质有关,也与陕西地区的文化环境有关。陕西地区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人才流失。此外,陕西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许多作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育资源。因此,要想改变陕西文学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提高作家自身素质入手,加强文化教育投入,为作家们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

3、文学生态(文学环境)有待改善。打个比喻,一片大草原原本是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如果来了一个人,撒了一把米,小鸡们就会争着抢食这把米。这时,这个人只把米给那些他所熟识的小鸡吃,那么这个生态系统的原有规则和规律就会被破坏。一些文学奖项就像这把会破坏生态的米。在当今社会,各种文学奖项层出不穷,许多作家为了获得奖项而努力创作。然而,这种过度追求奖项的现象却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功利化。许多作家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不惜牺牲自己的创作原则和风格,甚至出现了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文学创作的公平性,也影响了文学生态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文学奖项的作用和意义,避免因为过度追求奖项而带来负面影响。

今天我们更是进入了一个“泛文学化的时代”,文学样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新问题不断呈现,空前地考验着作家和评论家。转型期的陕西文学是光荣与梦想并存,危机与出路共生,而作家断代和后继乏力则是一个“伪命题”。毫无疑问,文坛的希望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年轻人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年轻一代作家的培养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要想改变陕西文学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和危机,还必须从提高作家自身素质、改善文学生态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推动陕西文学走向繁荣和发展。

首先,提高作家自身素质是解决陕西文学困境的关键。作家应该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创作中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此外,作家还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才能在创作中突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作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改善文学生态是推动陕西文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摒弃过度追求长篇小说和奖项的现象,鼓励作家们在创作中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文学奖项的监管,确保其评选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大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欣赏陕西文学的魅力。

最后,培养年轻一代作家是陕西文学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我们应该关注年轻一代作家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才华的年轻作家,为陕西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陕西文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危机,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和改革,推动陕西文学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

杜琛:笔者认为,史飞翔老师的这些思考和结论非常具备洞察力、客观性与犀利感,其所提出的威尼斯886699的解决方案有的放矢、又严谨可行。

问:史老师,您认为,文学翻译对于陕西文学具有哪些价值与意义?

史飞翔:中国的翻译始于唐代佛经的翻译,特别是终南山地带的佛经翻译,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翻译事业的起点。例如:玄奘及其团队在大雁塔翻译佛经,并提出了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即佛经的“五不翻”理论。此外,还有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进行翻译等史实。到了“五四时期”,严复提出了“信、达、雅”这一理论,至今仍被众多翻译家奉为“圭臬”。

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都是自我的投射,都是创作者的客观理性思考和主观感性意识相结合的产物。以文学翻译为例,任何译文都会体现翻译者对文本的意识、理解、诠释,甚至加工。文学翻译无疑是一种二次创作,具有“点石成金”的功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对文化多样化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译文不仅要忠于文学,更要对文本进行升华。翻译无疑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酒香也怕巷子深。目前来看,一位优秀的作家需要三方面的合作与支持:评论家、翻译家与影视剧团队。中国所普遍倡导的文化自信理念还应该包括具备国际化视野,具有鲜明的文化立场,用世界的语言来讲中国故事,“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而不是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周有光)。可见,只有文化的中国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中国文学的翻译工作任重道远。

杜琛:在此,笔者由衷地感谢史飞翔老师对翻译家的作用、价值与历史地位的高度认可和共鸣。

问:请您谈谈陕西当代文学的翻译现状及海外传播情况?

史飞翔:陕西,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遗产。陕西当代文学作为这一文化脉络的延续,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文学界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陕西当代文学的西方传播与其翻译策略已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核心议题。如果把陕西文学在国内的影响概括为“东征”的话,那么,陕西当代文学的对外翻译及海外传播可以视为“西游”。在翻译层面,陕西当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为其带来了无数挑战。首先,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因此,对于译者而言,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对陕西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原著的思想精髓与艺术特色得以完整地呈现给西方读者。此外,随着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坛的地位逐步上升,陕西当代文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学舞台上获得了广泛认可。例如,贾平凹的《浮躁》在经过精心翻译后,成功进入了西方读者的视野,成为了一部备受赞誉的作品。这一成功案例为陕西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尽管陕西当代文学在西方的影响力有所扩大,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一些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的作品可能难以被西方读者接受和理解。这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的传递与诠释。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相对匮乏,导致一些优秀作品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译介。为了进一步推动陕西当代文学在西方的影响力,未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提高翻译质量、加强文化交流和宣传推广上。通过与国际文学机构的合作、举办文学节、作家交流等活动,可以增加陕西当代文学在西方的曝光度,促进中西文化的深度交流。

陕西文学翻译和海外出版发表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有的翻译团队注重长篇著作的翻译及海外出版。有的翻译团队以在欧美发表单篇作品为主,同时兼顾长篇著作的翻译及海外出版。杜琛和美国司法部项目的翻译家陈锡生老师以及美国国务院认证的翻译家黄晓轩老师属于第二类翻译团队。不同翻译团队的翻译理念和目标也略有不同。这两类团队的一个共同点是译文的初稿由陕西本土翻译家或者华人翻译家完成,译文的修改润色工作由英语母语专家或者在美国三十余年的美籍华人翻译家完成。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再创作,因而非常考验翻译家的文学创作能力以及英文写作水平。

一些陕西文学作品的译著已经在欧美出版,其中不乏斩获国内大奖的精品力作,但是出版这些作品的大部分海外出版机构并没有良好的宣传推广渠道,有的出版机构甚至不是官方注册的出版社。

陕西当代文学的翻译与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提高翻译质量、加强文化交流,可以进一步扩大陕西当代文学在国际文坛的影响力,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杜琛:因为史飞翔老师的本科专业是英语,在翻译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因而对文学翻译具有独到的理解与见地。根据我的经验,在海外发表方面,陕西文学译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和美国司法部项目的翻译家陈锡生老师已经在欧美的41个期刊发表93首(篇)文学作品,发表次数为107次。发表期刊有《南方评论》(全球排名第7)、《西枝》(全球排名第27)、《霍普金斯评论》(全球排名第35)、《红石评论》(全球排名第36)、《诗人传说》(创刊于1889年,为美国最古老的诗歌期刊)等。发表机构包括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的文学期刊。其中有84首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阎安老师的诗歌,这些诗歌的发表次数为97次。

值得一提的是,由美国查克斯出版社出版的阎安老师的诗集《自然主义者的庄园》英译版制作精良,入围美国文学翻译家协会举办的鲁西恩·斯特利克奖决赛名单,已经主动被32所以上的世界顶级图书馆收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杜克大学图书馆等),多次参加美国重要书展(美国作家与写作项目协会的2022和2023年度会议和书展,美国内华达大学的利蕾博物馆,美国翻译家协会的年会等),在全球122家以上的实体及网络书店进行销售或者销售过,在亚马逊(澳大利亚)的中国诗集(含古诗,童谣,港澳台诗人,中文,中英对照,中译英等等)畅销书排行榜的最佳排名为第40位。

返程时,在漫长的暮色中,星光熠熠的夜空在脑海中升起,所有困惑和疑问都如那些化作星宿的繁星,找到了规律和答案。我闻到了腊梅沁人肺腑的浓香,和温暖的冬夜交织在一起,就像一位评论家和一位翻译家正在进行头脑风暴……

人物链接:

史飞翔,陕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已出版《历史的面孔》《追影:真名士自风流》《学问与生命》《终南隐士》《关中地域与关中人物》《关学与陕西书院》《陕西作家研究》等著作18部,其中《终南隐士》一书系“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终南山隐士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关学与陕西书院》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关学与陕西书院互动关系的学术专著。《陕西作家研究》一书被中国全民阅读联盟誉为是一本带你读懂“文学陕军”的书。《终南守望》一书入选“农家书屋”工程。《民国大先生》一书参展“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流通海内外。《终南守望》《陕西人文旅游》等书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杜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的博士学位候选人,已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理学硕士学位。杜琛是美国翻译家协会具有投票权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美国文学翻译家协会会员、美国诗歌学会会员、美国非白人文学翻译核心小组成员。通过与美国司法部翻译家陈锡生老师合译或者独立创作与翻译,杜琛在美国及欧洲约47个文学期刊及出版社发表各类翻译及英文文学作品142首/篇,其和美国司法部翻译家陈锡生老师合译的、阎安老师的精品力作《自然主义者的庄园》、于2021年9月由美国查克斯出版社出版,并入围美国文学翻译家协会举办的鲁西恩·斯特利克奖决赛名单。


关于威尼斯886699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威尼斯886699的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产品服务 联系威尼斯886699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
网站地图